阿茲海默症研究與治療 希望的新地平線

近年來,阿茲海默症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。從革命性的診斷技術到首批獲准的疾病修飾療法,我們正進入一個充滿希望的新時代。本指南將帶您探索最新的科學進展、治療選擇與預防策略。

認識疾病:超越單一理論

我們對阿茲海默症的理解已從單一的「類澱粉蛋白」假說,演變為一個複雜的多因素模型。Aβ蛋白、濤蛋白、神經發炎和血管因素,共同交織成一張複雜的網絡,驅動著疾病的進程。

🧠

類澱粉蛋白 (Aβ)

被認為是啟動病理的關鍵

⚡️

濤蛋白 (Tau)

與認知能力下降密切相關

🔥

神經發炎

加劇神經元損傷的放大器

❤️‍🩹

血管因素

降低大腦的抵抗力

點擊上方任一病理因素,查看詳細說明。

診斷演進:邁向生物學精準化

診斷方式正經歷一場革命,從依賴臨床症狀的推測,轉向以生物標記為基礎的確定性診斷。這使得在症狀出現前提早發現疾病成為可能,為預防性治療開啟了大門。

腦部正子攝影 (PET)

利用特殊的示蹤劑,PET掃描能夠在活體大腦中將類澱粉蛋白斑塊和濤蛋白纏結「視覺化」。這項技術對於排除或確認阿茲海默症病理至關重要,也是新藥臨床試驗篩選患者的黃金標準。

治療新紀元:首批疾病修飾療法

Lecanemab (Leqembi) 和 Donanemab (Kisunla) 的核准,標誌著阿茲海默症治療史上的轉捩點。這些抗體藥物能清除腦中的類澱粉蛋白,首次實現了延緩疾病進程的目標。

新藥比一比:延緩惡化率與主要風險

數據源於Clarity AD與TRAILBLAZER-ALZ 2臨床試驗。惡化延緩率是相對於安慰劑組的結果。ARIA是此類藥物最主要的安全性考量。

重要提示:這些藥物僅適用於早期(MCI或輕度失智)且經確認有澱粉樣蛋白病理的患者。

預防與保健:主動管理大腦健康

雖然目前無法完全預防阿茲海默症,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,調整生活方式可以顯著降低風險、增強大腦韌性。這賦予我們每個人主動管理大腦健康的力量。

🥗

MIND 飲食

結合地中海與DASH飲食,強調綠葉蔬菜、漿果、堅果。高度遵循者可降低 53% 的風險。

🏃‍♀️

規律有氧運動

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,如快走、游泳。可降低近 60% 的失智風險。

🧠

認知刺激

「用進廢退」,從事具挑戰性的心智活動,如學習新知、社交,可降低近 50% 的風險。

台灣現況:挑戰與在地努力

台灣正積極應對失智症的挑戰,從制定國家政策、引進新藥,到本地化的研究與病友支持,展現了全面的應對策略。

台灣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(依年齡)

資料來源:2020-2023全國性調查

新藥可及性

Lecanemab與Donanemab皆已獲台灣TFDA核准,但截至2024年底尚未納入健保給付。自費金額高昂,是目前患者面臨的主要挑戰。

在地支持系統

台灣失智症協會 (TADA) 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務,是病友與家屬的重要後盾。若需協助,可撥打全國失智症關懷專線:0800-474-580

未來展望:精準醫學與組合療法

抗Aβ藥物只是第一步。未來的治療將走向「雞尾酒療法」,結合靶向濤蛋白、抗發炎等多種藥物,並根據個人化的生物標記,實現精準治療。

抗類澱粉蛋白
+
抗濤蛋白
+
抗發炎
個人化組合療法

最終目標是透過生活方式管理與個人化藥物組合,有效預防或治療阿茲海默症。近期的突破雖非終點,卻是邁向這個未來決定性的一步。